老北京人送月餅有何講究
老北京人
送月餅有何講究
電視劇《紅樓夢》中賈府過中秋的場景
中秋前夕的北京餑餑鋪
京式“自來紅”月餅
老北京人購油煙處理設備價格買月餅
△五仁月餅
戶力平
北京史話
再過幾天,就到中秋節瞭油煙處理設備。北京有句老話兒:“中秋送月餅,送的是禮兒,走的是面兒。”月餅應月而圓,寓意吉祥,親朋好友及鄰裡之間互送月餅,表達的是“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,以餅之圓兆人之長生”的美好祝願。那“月餅”一詞始於何時?老北京中秋送月餅有哪些講究?慈禧賜給重臣的月餅,又是什麼樣子?
“月餅”一台北靜電機推薦詞最早見於南宋
北京人從明永樂年間開始送月餅
據《中國民俗文化》載:“‘月餅’一詞最早見於南宋文獻,周密《武林舊事》卷六‘蒸作從食’和吳自牧《夢粱錄》卷十六‘葷素從食店’中均提到‘月餅’,但隻是一種普通面食,為‘市食點心,四時皆有,任便索喚,不誤主顧’,並未與中秋節有任何聯系。真正明確提到中秋月餅的是明代文獻,田汝成在《西湖遊覽志餘》卷二十《熙朝樂事》中記載:‘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,民間以月餅相遺,取團圓之意。’”
北京人中秋吃月餅習俗始於何時,未見史籍中的確切記載,至少元代以前的史料沒有記述。元代熊夢祥所著《析津志》是一本專門記錄大都(北京)風俗的史籍,其中寫瞭中秋節賞月風俗和各種新上市的瓜果,但沒有提到月餅。直到明代,史籍中才有瞭關於月餅的記述。明萬歷年間沈榜在《宛署雜記·民風》“八月饋月餅”條目下稱:“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面餅相遺,大小不等,呼為月餅。市肆至以果為餡,巧名異狀,有一餅值數百錢者。”可見從明代開始,北京人已將月餅視作中秋食品,因“宛署”之“宛”指明清時的宛平縣,即今天北京城近郊區的西部。明崇禎年間劉若愚在《酌中志》也稱:“自(八月)初一日起,即有賣月餅者,至十五日,傢傢供奉月餅、瓜果。如有剩月餅,乃整收於幹燥風涼之處,至歲暮分用之,曰團圓餅也。”
實際上,北京人中秋節吃月餅及饋贈月餅很可能始於明代永樂年間。“靖難之役”後,朱棣於建文四年(1402年)在南京登基,次年改年號為“永樂”,1420年遷都北京。金陵(南京)的風俗素有“走月”之俗,這本是江浙一帶的舊俗,最初是人們在中秋之夜,三五結伴,或遊覽於街市,或泛舟於河湖,或登樓觀賞月華,後來演變為借中秋月圓之際拜親訪友,饋贈月餅、糕點、鮮果等食品。朱棣遷都北京後,許多江浙籍官員、商人及傢眷也隨之來到北京,“走月”之俗也就傳入北京。最初隻是王公大臣、富商貴族之間在中秋時相互“走月”,以後便在民間普及起來。據《明宮史》載,從八月初一開始,京城街頭就有賣月餅的。人們除瞭買月餅,還會買西瓜、藕等,贈送親友。等到八月十五月亮出來時,便燒香拜月,隨後分食月餅、水果等,很多人傢到夜盡時才散席。
清代京城盛行“京味兒”月餅
已成中秋禮俗 慈禧曾禦賜重臣
到瞭清代,送月餅已成為京城中秋的禮俗。據《清宮史話》載:“乾隆年間,每逢中秋,皇上便頒旨,令禦膳房準備月餅,除自食之外,還要遍賜王府的福晉格格以及軍機大臣、內務府大臣、總管太監,以示共享團圓之意。此後官府民間皆仿效之,一到八月十五,京城內送月餅便成禮俗。”清代順天府各州縣志中多有“十五日,親友賓主各饋月餅”的記載。
清末“京城四大才子”之一的沈太侔在《春明采風志》中記載:“中秋,大傢互送禮節,賞奴仆錢,鋪戶放帳帖,每節如此。”當時中秋送禮被俗稱為“賀節”、“送節”,也稱“送節禮”、“送秋節”,所送之禮多為月餅。人們往往在節前數日甚至月初就開始趕辦節禮,相互饋贈。富察敦崇在《燕京歲時記》中稱:“每屆中秋,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。”而李靜山在《增補都門雜詠》中雲:“紅白翻毛制造精,中秋送禮遍都城。”“紅白翻毛”即“自來紅”、“自來白”和“翻毛”月餅,是三種最有“京味兒”的月餅。
曹雪芹在《紅樓夢》裡也寫到瞭中秋送月餅之俗。第七十五回裡有一段寧國府送月餅、西瓜的描述:“次日起來,就有人回西瓜月餅都全瞭,隻待分派送人。賈珍吩咐佩鳳道:‘你請你奶奶看著送罷,我還有別的事呢。’佩鳳答應去瞭,回瞭尤氏,尤氏隻得一一分派遣人送去。”賈珍第二天到榮府見瞭賈母,“賈母又道:‘你昨日送來的月餅好;西瓜看著倒好,打開卻也不怎麼樣。’賈珍賠笑道:‘月餅是新來的一個餑餑廚子,我試瞭試果然好,才敢做瞭孝敬來的。’”第七十六回還寫到賈母吃的是“內造瓜仁油松穰月餅”,所謂“內造”指的是宮內所制作的。有學者考證,朝廷禦賜的“瓜仁油松穰月餅”直徑約二尺、重達十餘斤。
據傳,慈禧太後也曾在中秋節送過月餅。那是光緒二十八年(1902年),年初她因“八國聯軍”進京出逃西安,回京之後為瞭賞賜護駕有功的重臣,她在中秋節前令內務府派人到京城老字號“正明齋”餑餑鋪定制瞭百餘盒“精品月餅”,賞賜給五品以上護駕有功的官員。說是“精品月餅”,其實每個盒子裡面隻有兩塊桃酥月餅和兩塊黃酥月餅,隻是盒子比較精美,是一個明黃色的錦盒,系著黃綾子,上面印有“慈禧皇太後禦賜”和“福壽康寧”四個字。收到月餅的大臣一個個受寵若驚,誰也不敢吃,而是將月餅供在傢中,以謝老佛爺隆恩。
從清末到民國,北京的月餅品種不但增加,其口味也逐成流派,有“京式月餅”、“蘇式月餅”、“廣式月餅”等。其中以“稻香村”、“桂香村”為代表的“蘇式月餅”松脆、香酥、層酥相疊,重油而不膩,甜咸適口,頗受人們青睞。
老北京中秋送月餅的禮數
講究送“雙兒”不送“單兒”
過去京城的餑餑鋪裡所出售的月餅品種比較單一,且隻有在中秋節前後才有,平時很少見到,主要是“自來紅”、“自來白”、“提漿”和“翻毛”四種,而最有特色的當屬人們自己動手在傢中制作的月餅。自制月餅所用的模子通常由硬木制成,內有傳統吉祥圖案。其做法是將滾圓的月餅團放入模子裡,用手將面團壓平,然後拿起模子敲打,最後倒扣出來,進行烤制。因為各傢用的原料不同,做出的月餅各具特色,彼此相送,頗有風味。清代袁枚在《隨園食單》中便介紹瞭五仁月餅的做法:“用山東飛面作酥為皮,中用松仁、核桃仁、瓜子仁為細末,微加冰糖和豬油做餡。”
老北京人很講究禮數,中秋送月餅也是如此。首先,所送月餅的數量講究送“雙兒”不送“單兒”,取“好事成雙”之意,圖的是一個吉利,而所送月餅種類視所送對象與自己的關系而定。一般的親戚朋友送三種,多為“自來紅”和“自來白”各四塊,外加兩塊大的五仁月餅,正好十塊,寓意“十全十美”。比較密切的朋友或年老的長輩送五種,“自來紅”、“自來白”、“提漿”、“翻毛”月餅各四塊,外加四塊大的五仁月餅,正好二十塊,俗稱“雙十”,寓意十全十美、實(十)心實(十)意。
月餅的包裝有兩種,一種是用普通的糙紙包裹,即將包裝紙放平後,再將月餅整齊地碼放在上面,多是包上兩層,最後在上面附上一張大紅的蓋紙,俗稱“門票”,上面印有店鋪的字號,最後用紙繩一系就行瞭。另一種是用禮盒包裝,俗稱“點心匣子”,算是比較講究的。其多為長方形,也有方形、六邊形和圓形的,大小不一,但外邊多印有花花綠綠的圖案。先在裡面放一張油紙為鋪襯,然後將月餅一塊一塊地碼好,蓋上襯紙和蓋兒,最後也附上一張大紅的“門票”,用紙繩一系就齊瞭。過去出售的月餅大都是現賣現包裝,極少有提前裝好瞭的,而且月餅盒子裡隻放月餅,決不能放其他東西,因為當時人們忌諱將入口的東西與其他東西混在一起,認為“不潔凈”。
講究一些的北京人中秋除瞭送月餅,還常帶一個果籃兒,裡頭有石榴、柿子、蘋果等,每種水果都有講究。石榴象征子孫滿堂,柿子寓意“事事如意”,蘋果則蘊含“平安”之意。
4CE669591D7BE319
留言列表